24小时全国统一热线
1870744999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攻略指南 > 张家界民俗风情

湘西魅力之花灯戏


[张家界VIP旅游网  发表于2015-07-29 10:17:51   来源:旗舰品牌旅游网   -   浏览次]

花灯戏流行于湘西一带。它是民间花灯,摆灯,跳灯和花灯舞等地方小戏的统称。在湘西旅游业中,花灯戏占据重要地位。                                                                               花灯戏突出特征是手不离扇、帕,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花灯戏源于民间花灯歌舞,是清末民初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形式。在流行过程中因受当地方言、民歌、习俗等影响而形成不同演唱和表演风格。

 花灯戏由花灯歌舞发展而来,俗称灯夹戏、花戏等。最早记载花灯艺术的典籍是清康熙二年(1663年)初的《平越直隶州志》,说“城市弱男童崽饰为女子装,群手提花篮灯,假为采茶女,以灯作茶筐,每至一处,辄绕庭而唱《十二月采茶》之歌”。这里记载的是遵义的玩灯习俗。而贵阳的玩灯习俗则见之于康熙年间田雯编辑的《黔书》,其中无名氏的《春灯词》有“椎髻花铃唱采茶”、“串作花灯蹀躞行”句。写贵阳近郊白纳、乌蒙少数民族春节玩灯的情景。诗中“采茶”即《十二月采茶歌》。

花灯、茶灯、地花鼓等民间歌舞演出的盛况,明、清两代地方 志书有许多记载。其演出形式大体为两种:一是有人物故事的“丑、旦剧唱”,被称为地花鼓、竹马灯、打对子和对 子花灯等;二是“联臂踏歌”的集体歌舞,习惯称为“摆灯”和“跳灯”。这些地花鼓、花灯等民歌舞形式,经过长期的演变,有的吸收戏曲的程式规律,逐渐发展成花鼓戏;有的则较多地保持着花灯的歌舞特点,搬演戏曲故事,被称为“灯戏”和“花灯戏”。由于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也由于流布地域的方言、音乐素材和风格以及受邻近姊妹艺术影响的不同,各种花灯戏在剧目题材、声腔结构、表演特点上,都各有特色,发展的历史过程也不尽相同。

上一篇:张家界土家族哭嫁习俗 下一篇:张家界苗族风情之上刀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公司资质公司荣誉人才招聘汇款帐号免责申明微信互动游客留影友情链接客户留言

张家界湘西青年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经营许可证号:L-HUN-08036 地址: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官黎路与鼎泰路交叉路口处金色家园G栋17楼1715室 邮编:(427000)
电话:0744-8230058   传真:0744-8230058 微信:15107449995   18707449996 投诉热线:0744-6612301
24小时服务热线:业务部经理:15107449995 (龚治尧) 业务部计调:18707449996(李 娜)
湘ICP备10020112号  湘公网安备 43080202000123号